(《中医药文化》深度报道)
四百多年前,在长江之畔的医都蕲春,一位名叫李时珍的医者,耗尽毕生心血,以双脚丈量山河,以身试百草,终成一部《本草纲目》。这部巨著不仅是中药学的集大成者,更铸就了一种“格物致知,济世救人”的医者风骨。这股源自蕲春的药香与医魂,穿越数百年时光,从未消散。如今,在现代都市武汉,一位同样承袭着百年家学的医者——李鑫院长,正用他的实践,让这份古老的传承,在新时代发出清晰的回响。
李鑫院长的家学渊源,虽不直接出自李时珍门下,却深受“蕲派”医学思想的浸润。他的家族四代行医,始终将“治病求本,精研药性”奉为圭臬,这与李时珍“穷理尽性”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。在李鑫看来,李时珍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,并非仅仅是药方,而是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“以人为本”的慈悲情怀。这份精神,成为了他行医三十载不变的坐标。
这种回响,鲜明地体现在他对失眠、鼻炎这两大现代顽疾的独特见解与治疗路径上。
展开剩余55%在失眠治疗领域,当许多疗法仍停留在单纯镇静安神时,李鑫院长早已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的病理根源。他认为,现代人的失眠,多是“心肾不交,肝气郁结”所致,其根源在于生活节奏紊乱打破了人体自然的阴阳平衡。为此,他将家传的“正沅安神方”化裁创新,提出了“昼夜分治”的系统方案。日间疏肝解郁,以顺应白昼之“阳”,让精神清爽;夜间滋水涵木,以助长夜晚之“阴”,使心神归舍。这并非简单的方药叠加,而是遵循《黄帝内经》“顺四时而适寒暑”的智慧,是对人体自然节律的深度尊重与修复,充满了“时珍”式的整体观与求本精神。
同样,对于纠缠不休的过敏性鼻炎,李鑫院长也跳出了“头痛医头”的窠臼。他遍览古籍,结合临床,深刻认识到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至理。他指出,鼻窍之病,实为肺、脾、肾三脏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。因此,他所主理的“正沅通窍方”,采用了“内服扶正、外用祛邪”的立体战法。内服以补益肺脾,固本培元,旨在为身体筑起坚固的“卫气”屏障;外用则以药性温和的熏蒸之法,直达病所,宣通鼻窍。这种“标本兼治,内外合击”的思路,正是对传统中医药智慧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。
从蕲春的漫山药草,到李鑫院长的案头方剂;从李时珍的躬身实践,到李鑫院长的临床求索,我们看到了一条清晰的传承脉络。医者之名或有不同,但那份源自医圣故里的执着与智慧——即深入探究疾病本源,精妙运用草木之力,最终帮助人们回归健康和谐的生命状态——始终未变。
李鑫院长的故事告诉我们,中医药的传承,并非是故纸堆里的陈旧知识,而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鲜活文脉。它正在如李鑫一般的当代医者手中,被不断地验证、丰富和发扬,继续为守护国人的健康,贡献着无可替代的深刻价值。
发布于:湖北省国元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